2018(第五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昨日在广州成功举办

2018-06-11
刘芳 陈雅菲

昨日,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由信息时报社与广东省食品学会联合主办、Puractive赞助的2018年(第五届)“健康有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序幕。


五年来,论坛的成效众口皆碑,为众多益生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见证了益生菌行业的卓越发展。这一次,我们再度携手信息时报与广东食品学会,提升论坛品牌价值,打造强大的论坛专家阵容团队,集结全球益生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希望通过中外科研力量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让“健康有益”论坛在中国益生菌领域的影响更深远,成为中国益生菌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


益生菌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市场的日趋成熟,膳食补充剂市场呈现出细分化、个性化趋势。而作为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作用的益生菌,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的日益关注以及益生菌的概念普及,益生菌市场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益生菌产业发展迅猛,预计未来十年在全球将达到千亿美元市场规模,而国内规模预计到2022年也将增长至近900亿人民币。在益生菌产业高速发展,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益生菌产业出现了应用范围多元化、益生菌食品低糖化、科研技术越来越前沿的现象。  


现象1: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健康的需求增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益生菌的研究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百家争鸣”,国内益生菌相关产业发展迅猛。


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455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至896亿元。益生菌补充剂市场已经成为增速最快的健康食品细分领域之一。合生元、培芝、生命阳光、汤臣倍健等中外资企业都在积极抢滩布局这一片“蓝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了解,合生元益生菌的业绩基本都保持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合生元方面表示,2017年,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年销售达1.5亿袋,益生菌收入达7.82亿元,年度同比增加54.7%;高端酸奶品牌代表卡士方面也表示,公司旗下益生菌产品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在广东乳酸菌饮品市场,美乐多销量也算亮眼。目前美乐多市场份额较高,其销售增幅也不断上升。


此外,Puractive专加益生菌,不仅保持销量增长,还采用科汉森BB-12益生菌菌株及低温冻干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表示,整个营养保健品市场发展很快,整体市场容量达3000亿元左右,今年会继续延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而言,从益生菌的市场来看,益生菌饮料方面,目前整个市场大概有300亿到400亿元的规模总量。固体益生菌的总量大概有十几亿元的份额。由于竞争非常激烈,液体益生菌饮料这块出现小幅下降趋势,而固体益生菌产品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针对婴幼儿的益生菌,增长相对明显,每年市场消费量同比增速大概能达到15%。而固体益生菌产品主要针对的就是婴幼儿和中老年。中国人越来越需要通过营养改善及膳食结构改善,通过一些特殊的产品,从过去不健康的生活饮食状态转向为更加健康的状态。


“未来10年的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将会翻一番,达1000亿美元规模的水平。中国的益生菌产品,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年均增长指数,续续呈上升发展态势。”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说。


现象2: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乳制品


益生菌作为常见保健食品的原料,近年来发展快速,早已不仅仅在乳制品中出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介绍,从益生菌产品的形式看,包括发酵乳制品、饮料、药品、膳食补充剂、糖果零食、口腔护理品、日化用品等众多产品;从产品的功能诉求看,包括促进肠道健康、免疫发育、营养代谢、情绪管理、肝脏疾病、口腔健康、妇科健康等各个方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今年举行的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指出,益生菌的主要功能为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生成重要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感染;预防和治疗部分疾病。其中,根据近五年益生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来看,益生菌在口腔疾病、肠道疾病、“三高”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等五大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健康有益——第五届(2018)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中可以看到,益生菌已运用于临床上,可用于改善婴幼儿肠道健康,还可以改善成年人的风湿疾病。而同时在日化领域,欧洲老牌清洁公司科里思特推出了益生菌清洁剂,常规表面去污同时能高效抑菌祛味;云南白药推出了益生菌儿童牙膏,将益生菌口腔护理技术应用于儿童牙膏中,添加了口腔专属益生菌——益生菌CPT,有效抑制口腔中的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生长,降低蛀牙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宋亮介绍,益生菌在食品中不再限于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传统发酵的乳制品。伴随着产品的差异化和多元化趋势,益生菌在饮料、蔬菜、肉制品、果蔬汁、豆制品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广州市乳白金贸易有限公司已推出了一款以固体饮料形式出现的丹麦菌种BB-12的益生菌粉。益生菌产品趋于多元化。


王丁棉预测,在乳制品中,除婴粉酸奶乳饮料等使用益生菌外,奶片、奶酪、奶棒等产品未来都会使用益生菌。益生菌的运用范围也涵盖了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种植养殖业、水质改良与环保等多领域。目前婴粉使用添加剂中含益生菌的约占20~25%,未来几年内,这一比例会提升至50~60%。


现象3:产品呈现低糖化趋势  


记者走访各大超市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乳酸菌产品有多种容量的包装,大瓶装有400ml甚至更多,小瓶装的多在100ml左右。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容量越大,所含的乳酸菌数量就越多,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分析认为,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大瓶装短时间内喝不完容易失效,也容易摄入过高的糖分,因此建议选择小包装(如小瓶的益力多、美乐多等)的产品更为合适。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提出,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游离糖的摄入量应在25~35克,最多不应超过50克,2~18岁儿童和青少年则不超过25克。目前市面上有些益生菌乳饮品包装容量大、含糖量高,不利于健康。据了解,100毫升普通乳酸菌饮料含碳水化合物15克左右,而低糖乳酸菌饮料每1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8克左右。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就人体对益生菌的外部补充,一天饮上100毫升装的1~2瓶已足够。目前市面上有些益生菌乳饮品包装容量大、含糖量高,不利于健康。近两三年来,有一些企业已开始接受低糖化的理念,用益生元产品低聚果糖代替了白沙糖,生产和推出含糖量控制在5%左右的低糖化产品上市(美乐多 、益力多、伊利、蒙牛等)。用低聚果糖等做出的低糖化乳饮料,其口感的甜度会比用白沙糖的产品显得淡一些。“低糖化和小瓶装也是生产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个趋势。”  


近年来,已有企业响应了低糖化的呼吁与建议,开始生产一些低糖化的产品。美乐多准确抓住低糖趋势,推出小瓶装低糖乳酸菌饮料,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生命阳光对所有营养品的研发生产、包装品控都围绕着保护产品“自然营养活性”这个核心执行,全部产品零添加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等,益生菌产品只添加低聚果糖,而产品乳粉中的钙,可帮助益生菌更好吸附在肠道粘膜上,同时抑制有害菌的附着;益力多、伊利每益添等近年来都研发出了低糖产品,总体往低糖化方向发展。  


现象4: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益生菌市场前景广阔,企业纷纷涌入,也让行业中一些隐藏的问题开始慢慢涌现。 “在市场上,益生菌产品五花八门,企业一哄而上容易造成鱼龙混杂,行业监管也一时难以跟上。此外,益生菌产品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重要的是要保证一定的菌量、菌素。有些益生菌比较敏感,需要在冷藏条件下存放,而目前仅有少数固体产品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风险。”陈卫指出。  


王丁棉认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是目前益生菌行业的问题之一。他说:“有些厂家的产品无法保证活性益生菌达‘国标’ ,更有甚者将‘死菌’称为活菌。推出市场已9年的常温酸奶,竟说里面都含有活菌,这是一个很大的忽悠。事实上,益生菌活菌产品片面追求活菌数,而活菌量仅仅是益生菌能发挥功效性的一个方面。”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多采用国外菌群菌种,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已经实现产业化的菌种较少。王丁棉指出,原生代益生菌菌种自主研发滞后,目前整个行业生产益生菌产品所用的菌种,多年来均由科汉森、丹尼斯等几家企业垄断性供应。对此,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夏枫耿认为,部分产品功效不清晰不精准,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每种益生菌产品作用机理和特征功能的研究,由面面俱到转向靶向功效,进行个性化精准干预新型益生菌的筛选和益生菌产品的研制,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对益生菌产业的总体布局、总体规划和总体规范尚未形成,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宋亮也认为,目前国家关于儿童益生菌粉的行业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不合规、不合格的益生菌产品“趁虚而入”,呼吁益生菌行业应尽快建立准入门槛,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现象5:科研技术越来越前沿


益生菌产品的日趋多元化,需要的是扎实的科研为其夯实基础。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益生菌相关的科学研究也热度不减,尤其是益生菌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即益生菌如何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以达到降血脂、降血糖、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相关疾病的作用,成为国内外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此外,益生菌在其优势菌株选育以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促进益生菌在乳制品、传统食品以及保健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国内外益生菌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而关于益生菌领域的科研成果,就不得不提到科汉森的BB-12。动物双歧杆菌BB-12属于微生态调节剂,国外人群已证明其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腹泻。这一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有望推动目前药物益生菌菌株的更新换代。


另外,动物双歧杆菌BB-12已被添加到食品和食品补充剂中,具有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治疗婴幼儿腹泻。在今年3月,Puractive专加益生菌新品与丹麦科汉森达成合作。而事实上,科汉森与Puractive专加自2007年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发了含有BB-12的百立乐婴幼儿配方奶粉、独立包装益生菌粉等产品,并完成了国内首个食品级益生菌的临床试验以及Puractive专加60克罐装产品的开发。


此外,养乐多在科研成果上也有着新的创新。养乐多《益生菌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改善睡眠质量和高血压风险的最新研究发现》提到,在压力持续增加期间,每天饮用含有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的饮品有助于保持睡眠质量,提高受试者的睡眠满意度。另外持续习惯性饮用含LcS的饮品,能够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来源:信息时报